发夹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发夹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四川养老实现私人定制护理上门做饭陪聊

发布时间:2020-12-28 12:09:46 阅读: 来源:发夹厂家

近日,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民政厅制定的《四川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三类老人可享受到由政府购买的、包括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居家养老支持服务。

然而,《办法》中提到的60周岁以上的散居城镇“三无”老人、散居农村五保户供养对象;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残疾老人和独居老人;城乡低收入家庭中80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老人这三类“兜底”人群,只是四川省1500余万老人中的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群体,他们物质保障充裕、时间富余,并不在福利性养老之列,那么这部分老人的养老该如何进行?华西都市报(微博)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定制养老】

独居老人

定制上门服务

10月12日,成都市锦江区(微博)莲新街道某小区,63岁的徐女士按下了家里一台白色机器上的红色按钮,“我想要预约××医院××科的号。”几分钟后,机器那头,“长者通”呼援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帮忙挂上了号。

这台白色机器叫“一键求助”,成都市14000多名老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该中心获得帮助。一个多月前,徐女士通过向街办申请,成为中心的会员之一。

徐女士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她和老伴独自居住,由于老伴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离不得人照顾,感到分身乏术的她在该中心定制了生活照料的上门服务,养老护理员定期来到家里,帮忙做饭、洗衣洗被、整理居室。

“每个月2800元,护理员每周来6次,每次8小时,非常细心,挺不错的。”徐女士说,一些家政公司提供的都是全天服务,而这种每天上门的8小时服务,更符合她的需求。

上门服务

不忘心理慰藉

像徐女士一样,享受到这种“定制服务”的老人,在锦江区还有30多户。“这是我们今年7月开始试行的服务项目,主要针对个人提供上门的个性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祝嘉介绍。

在此之前,中心主要通过社会爱心机构进行联动来提供上门服务。“比如与家政公司、超市等签订协议,由他们的员工上门为老人做家务、代送物品。”从今年7月份开始,中心成立了自己的服务队伍,“所有养老护理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了相关资格证,是持证上岗的。”

祝嘉说,相比过去,新的服务方式更个性化、更综合也更细化。“除了服务项目中明确的内容,我们可以按照老人的需求进行调整,而且还附加提供聊天、健康咨询等内容,在服务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也关心老人的心理需求。”

领服务券

用于养老服务

“这样的服务,只有家庭条件好的才享受得起吧?”市民周女士问。中心的回复是,这一系列服务都是有补贴的!

2011年起,由锦江区政府出资,辖区内4万多名老人根据不同情况每月可领到40、60、160元不等的养老服务券。老人可凭券到定点服务机构购买服务,“长者通”呼援中心就是200多个定点机构之一。

“安装了一键求助后,只需每个月支付15元的费用,就可享受包括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紧急求助等100多项服务,有免费的也有需要另外付费的。”祝嘉说,所有费用都可以用服务券进行支付,“超出的部分,可以支付现金。”

【志愿者故事】

照顾空巢老人 7 年老人把她当“女儿”

每天上午8点过,58岁的胥德先就像上班一样,准时到达王仕英婆婆家里,买菜、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这样一干便是7年多。

胥德先是“小兰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

“以前我每次经过楼下的时候,都会看到坝子里有四五个老人坐着聊天,后来就只剩了两个,到最后只剩了一个,就坐在那里呆呆地望着。”胥德先说,“每个人都会老,老了后没人照顾很可怜,他们很孤独也很无助,我希望能尽我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们。”

王仕英现在已是91岁的高龄,两个儿子均不在身边,同在一个单元的孙子工作也很繁忙。有时候王婆婆生病了,胥德先便搀扶着她去医院看病,还给她炖汤补身体。买医保、存钱、缴纳水电费……王婆婆也把这些事情放心地交给胥德先。

在每天陪伴王婆婆的两个多小时里,两人时不时会拉拉家常,聊聊自己遇到的新鲜事。如今,王婆婆与胥德先之间的感情已经“形同母女”。每天胥德先来到王婆婆的单元门口,就发现王婆婆正坐在那里等她。

王婆婆的孙子王先生对于胥德先的服务满怀感激,“感谢有她,她对婆婆的照顾给我们减轻了很大的压力。”

【分析】

·哪种养老方式更符合实情?

不同人群养老方式各异

“志愿者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现在社会正在步入老龄化,只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可能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侯俊涛说。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60岁以上老年人数达1500余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8.8%。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也使得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实我们对于养老的理解仍然没有摆脱福利性养老的套路。”侯俊涛向记者描述了他认为的养老理想格局:政府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贫困、失能老年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相应的公益性养老服务,面向低收入、失能老年人;市场提供营利性服务,面向的则是中高收入的老年人提供“私人定制”养老。

《办法》中提到的“兜底”老人,只是四川1500余万老人中的一部分,而在城市中,还有一部分老年人,他们物质保障相对充裕,但可能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本身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同样需要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侯俊涛认为,相对于政府福利性的“兜底式养老”,面向中高收入老年人的“私人定制养老”应该逐步成为城市养老的趋势。

·怎样的服务老人更愿购买?

不能让养老花冤枉钱

“老年人节约惯了,他们都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侯俊涛说。目前,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志愿者帮扶对象,都是针对低收入人群。对于不在福利性养老之列的中高收入老年人,他们也不愿为养老花冤枉钱,因此,“私人定制”养老,只有提供老人确实需要的服务,才能深得老人和其子女的“欢心”。

这些老人需要什么?“物质上的需求是其次,他们更多的是希望精神上的照顾。”成都老年知心热线义务助老协会会长方鸿说,热线开通17年以来,已电话接待约10万余人次,“大部分都是向我们倾诉孤独,希望有人能说说话,需要时能够提供帮助。”

高新区紫荆社区的周大爷是个独居老人,82岁的他一直有胃病,“我就希望能够有人帮我跑跑腿拿拿药,平时有空跟我聊两句,我生病了可以送我去医院。”周大爷说。周大爷的女儿也称,如果可以定制这样的服务,她很愿意为父亲购买服务。

·私人定制可以提供什么服务?

针对老人提供个性服务

“每个老人的需求都有所不同,我们的‘私人定制’养老就会更加个性化,针对个体老人提供相应服务。”侯俊涛介绍,他们的服务中心的“私人定制”养老主要提供三类产品:生活关爱类,提供购物、家庭事务、餐食、代办、出行等基本生活服务;健康关爱类,提供医疗、养生、应急情况处理的保健类服务;精神关爱类,提供游览、体验(烹饪、舞蹈等兴趣爱好)、观看(电影、演唱会、比赛等)、创作(美术、文学、音乐等)、鉴赏(插花、品茶、品酒等)服务。

“其实养老就是度过老年生活,老人不仅仅需要生活上的料理、身体健康的照顾、还需要精神慰藉。老人从60岁到70岁,这10年称得上‘黄金十年’,让老人过上有品质生活,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和价值,这是‘私人定制’养老的目标。”侯俊涛说。

【观点】

保障福利平衡覆盖 补助需要更加灵活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成都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隋国辉认为,《办法》明确省级财政按最低标准的35%给予补助,其余部分由市、县财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在隋国辉看来,四川省每个地区的经济情况都有所不同,省级财政应该结合地区的经济状况综合考虑补助力度。

“有些农村十分贫困,‘三无’人员也多,但是乡镇政府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能够补助的力度很小,这就需要县市级财政甚至省级财政加大补助力度。”隋国辉认为,补助力度不应该“一刀切”,需要更灵活地进行“杠杆调节”,保障福利的平衡覆盖。

《办法》强调个性化 还应该辐射更大范围

“从全世界来看,居家养老都是基础。”隋国辉说,居家养老不管从现实条件还是从老年人的主观意愿来看都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而居家养老不仅仅是家庭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隋国辉建议,政府要进一步通过政策鼓励扶持养老服务行业,加大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这次《办法》的出台,旨在对服务机构的专业化进行规范,并强调个性化。”隋主任说,也希望《办法》的这一精髓能够铺展开来,辐射更大的范围。

记者 吴冰清 见习记者 张元玲

装修图片大全

装修家居

装修照片

兴隆誉峰装修